Saturday, July 4, 2015

華友旅遊~~【義遊未盡】美侖美奐的藝術重鎮--佛羅倫斯Part1

和五漁村告別後,同天傍晚抵達佛羅倫斯,也是這趟行程當中,我們第一個遇上的大城市。與百花之都的初次見面,是陰雨綿綿的情調。





一到就立刻就整團殺去買蕾莉歐買到忘我。還沒感受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風情,先被駐店爺爺搞笑的中文跟幽默感收買了,試用包拿到手軟啊!(整理照片才發現Alan竟然沒有拍到我跟老爺爺的合照,大怒>_<”)



這個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也是西方人文、藝術、建築的搖籃。許多偉大的藝術家、科學家及政治家誕生於此。從米開朗基羅、伽利略、但丁、馬基維利隨便一列都是響噹噹的名字,地靈人傑,根本就是個天才培育中心吧,想當然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佛羅倫斯能提的實在太多了,懶惰如我只能先憑著記憶比較深刻的地點回憶一下。

烏菲茲美術館


到佛羅倫斯,當然要去當地最富盛名的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朝聖。這時就慶幸跟團不用煩惱購票問題。因為館內人數是有限制的,如果自由行想入內參觀一定要先規劃好時間,最好提前預約買票,尤其在旺季,光排隊就可能排到天荒地老欲哭無淚。




烏菲茲美術館是有甚麼了不起呢?對我來說,就是看到高中歷史課本上的介紹圖,變成真跡在眼前放大的感覺,想當年對西方藝術史,還頗興味盎然的,所以對參觀博物館也很期待。館內收藏了像大師波堤切利的 維納斯的誕生三博士來朝等畫作,從畫風細緻明亮的提香,到英年早逝的萬人迷拉斐爾等文藝復興時期重要藝術家的大作,自然也不會少。我們能參觀到這些珍貴作品,都要感謝早期托斯卡納一位有錢又有sense的權貴家族後裔,芳名叫安娜·瑪麗亞·美第奇,是她大方捐出所有家族珍藏品給托斯卡納政府,永遠的墊高了佛羅倫斯作為文藝之都的深度。(以上所提的...我都沒拍到 哈哈哈)





(以下摘自wikipedia)

烏菲茲美術館的興建始於1560年。這裡一開始是喬爾喬·瓦薩里為第一代托斯卡納大公,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所建的辦公室(Uffizi和義大利語「辦公室」諧音)。整個龐大的宮殿式建築直到1581年才完工。
從科西莫一世開始,美第奇家族就熱衷於藝術,並一直有贊助許多大師,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家族世世代代收藏的藝術品也大都安放於此。家族的最後一位直系後裔安娜·瑪麗亞·美第奇在臨終時留下遺言,把美第奇家族所有的藏品都捐贈給托斯卡納政府,並作為佛羅倫薩的遺產保留下來。烏菲茲也很自然地成為了一所博物館,並於1765年正式對公眾開放。
========================================================================
人都喜歡聽有梗的故事,帶點八卦色彩更好。想要吸引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接近藝術這門高深學問,當然要很會講故事。美術館裡眾多大師畫作,導遊挑熱門、重要的來講解,佐以一些歷史故事加油添醋(亂倫、暗殺、同志愛之類),都很引人入勝。像底下這尊複製品,是勞孔(Laocoon)父子雕像。故事背景是古希臘神話,木馬屠城記。身為特洛伊祭司的勞孔,想警告特洛伊人將木馬拉進城內,於是惹惱了雅典守護神--戰神雅典娜,她派出兩條巨蟒,將勞孔父子三人纏繞窒息而死。從臉部表情痛苦扭曲到緊繃的肌肉線條都充滿張力,米開朗基羅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都深受啟發。



美術館裡是可以拍照的。但導遊小姐說得好,遊客心態通常都是 我拍故我在,不拍就不在” (真是太貼切了記得特熟XD)。但在館內如果只顧拍照,就失去導覽的意義。況且這些作品,我們自己拍常常又反光又失焦,重點是拍回去看到一堆畫,多半懶得整理更不會看 (沒錯我就是不會看的那種~~),順手亂拍也不會幫助記憶,反而讓鏡頭隔絕了當下見到真跡的感動,非常可惜,所以館內幾乎沒拍甚麼照片。倒是從這扇窗望出去,可以捕捉美麗的老橋風光。






如果參觀完之後全身藝術細胞蠢蠢欲動,欲罷不能,現在科技是很發達的,上網Google “Uffizi”,都能找到很多訊息或是3D導覽。像 / 烏菲茲美術館英文官網裡就有虛擬導覽;或是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Uffizi 雖然是簡體中文,也有滿不錯的介紹,去過的可以再上網回味,更深入了解自己有興趣的作品;沒去過的也能透過虛擬空間,感受一下殿堂級大師作。


聖母百花大教堂

佛羅倫斯最驚人的地標,當之無愧。第一眼見到的印象,真的是教堂,大到無論後退多少步,都很難將教堂完整收納進你的相機鏡頭裡。



有著700多年歷史的主教堂採歌德式建築,以白色為基底,搭配玫瑰粉色和墨綠色大理石(義大利的國旗色)拼貼,比起一般白色系為主的教堂,雖然顏色豐富,但予人和諧感,外觀精緻典雅而不浮誇,令人印象深刻,近距離觀看更能感受到磅礡氣勢。雖然聖母百花教堂以面積而言,和米蘭大教堂爭搶全球第三大,並非世界第一 (冠軍是梵諦岡的聖彼得大教堂,第二是倫敦聖保羅大教堂),但由於位在城市中心,附近的路都小小條,就顯得建物格外壯觀。


我們有進去教堂內部參觀,裡面非常空曠,擺設很簡樸。如果我沒記錯,導遊解釋是因為當時的主教認為,教堂就是要讓人專心禮拜的場所,如果各大建築師藝術家都紛紛打造精心傑作來裝飾,反而讓信徒的專注力以及宗教的神聖度打了折扣(好像也滿有道理的…) 但教堂穹頂可有著16世紀畫家瓦薩里(Giorgio Vasari)的鉅作天頂畫--末日審判 靜下心來繞教堂一圈,空蕩感確實讓氣氛顯得更寧靜莊嚴。





百花大教堂旁的聖約翰洗禮堂,建成時間最早,佛羅倫斯的孩子們都會在此受洗,但丁、馬基維利等人都是!最有名的是這扇由吉爾貝蒂打造的黃金大門,上頭刻有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細膩且非常耗工的一項作品,因此米開朗基羅在受洗時見到這扇門,忘情盛讚是「天國之門」。


百花大教堂的圓頂設計,以及一旁的鐘樓,認真介紹起來都能上一堂建築課了。
鐘塔的結構相當特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似乎比教堂再高些,但其實兩邊是等高的。至於教堂的八角形圓頂,是建築大師布魯內斯基的創新傑作,只能再請出wiki大神簡要說明 (遊記真是邊寫邊長知識呀…)

  

來看看wiki怎麼說:

鐘塔高85米,最初於1334年由大畫家喬托設計並監工,因此俗稱「喬托鐘塔」。屬哥德式建築,由六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外牆鋪白色大理石,純凈優雅。
主教座堂於1296年奠基,1347年秋天爆發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斷。1367年由全民投票決定在教堂中殿十字交叉點上建造直徑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圓頂。1418年佛羅倫斯市政府公開徵集能夠設計並建造大圓頂的方案。精通羅馬古建築的工匠菲利波·布魯內列斯基勝出,為總建築師。在建造拱頂時,沒有採用當時流行的「拱鷹架」圓拱木架,而是採用了新穎的「魚刺式」的建造方式,從下往上逐次砌成。主教座堂於1436325日,舉行獻堂典禮。百年之後,米開朗基羅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也建了一座類似的大圓頂,卻自嘆不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的美。」
大穹頂內部為16世紀佛羅倫斯畫家喬爾喬·瓦薩里所繪巨幅天頂畫《末日審判》


看來佛羅倫斯最著名的露天博物館領主廣場、傭兵涼廊,還有期待很久的百年修道院跟其他隨手紀錄的風景就留待下一集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