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4, 2018

宇宙頑童霍金bye bye! 回顧愛的萬物論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一代物理奇才霍金離開了。他的所有學術研究,什麼黑洞輻射、解釋黑洞和大爆炸理論之類的,不是我這一介凡人能理解,但他這個人真的太有故事了。3年多前看的電影,把心得從FB網誌搬過來方便整理。


=====================================================================

愛的萬物論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因為對<愛的萬物論>期待滿久的,所以上映當週就看了,當下沒有想像中那麼感動,奇妙的是這股情緒只是比較慢發酵,過了近兩個禮拜,我還是想把思緒做個整理。(不知道算不算劇透,但這部片劇不劇透應該沒差XD)



男主角Eddie Redmayne不是典型帥哥但有種勾人氣質,感覺他是用盡身體裡每一個細胞去揣摩霍金從爽朗青年到蜷曲在輪椅上的過程。認真覺得他演完要去做個全身按摩(而且要特別加強臉部),實在太強大了,不過這位新一代暖男最近已經死會啦…飾演霍金前妻潔恩的 Felicity Jones清新甜美,長得有點像Amy Adams和Zooey Deschanel的綜合體,演技也很自然。全片有好聽配樂和英國腔,運鏡色彩充滿朦朧復古情調,視聽覺都精緻,是我喜歡的調調。

電影由潔恩的自傳改編,紀錄她與霍金相處的那段歲月。身為物理天才又和漸凍症搏鬥至今,殘而不廢還很幽默,史蒂芬霍金這號人物從頭到腳就是個頂級勵志教材。他的感情世界竟也是在人生最低潮時開花結果,有個美麗堅強的女人不計一切當他的後盾,陪他打這場贏面很低的戰役。這樣的愛,還真不簡單。

愛情也正是如此難料。理性科學宅男和感性文藝美女相遇,一個是出名的無神論者,一個是上帝的虔誠信徒,看似衝突的兩人欣賞對方的聰慧才華,擦出火花。因為愛情和信念支撐,潔恩毅然捨棄大好前程投入婚姻。不過浪漫只有一瞬,愛火在現實衝擊下點滴消磨,即使兩人攜手走了超過1/4世紀的艱苦歲月,還有了三個孩子,最終依舊決定餘生要各自精彩。

電影對白並不煽情,但從眼神和動作都透露出尋常生活對夫妻倆的考驗有多大,撐下去有多苦。或許因為同情霍金的遭遇和潔恩所承受的壓力,所以對兩人婚姻漸行漸遠,旁觀者會多了份理解和寬容。畢竟預期跟病魔奮鬥2年,結果是2年的好幾倍,最親近的家人,在照料病患過程中即使能做到無悔,要說從來無怨,恐怕很難。原著或大螢幕上呈現的夫妻互動,多少有美化/簡化之虞,但我想霍金和潔恩的相處最值得借鏡之處,是就算情淡了,對彼此的敬重之情始終存在。這份“尊重對方”的心意,我想也是健康的兩性關係裡,無論愛情正在沸騰或是早已昇華,都不該遺失的要素吧。

很喜歡片尾的倒敘安排,呼應霍金窮盡一生想解開的謎題—時間。時間對霍金就像是雙面刃,一方面慈悲的延續了他的學術生命,同時也不斷凌遲他的身體,剝奪他照顧妻兒,享受家庭生活的權利。而我覺得電影想闡述的另一個課題,就是緣分與人心的變幻難測。時間之所以有意義,多半是因為在某些時刻,我們和某些人/某些事物的相遇。這樣的緣份是幸或不幸?人的意志能延續多久?終究還是得通過時間考驗。

看完電影,腦中浮現一句話: “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 對這個世界而言,你只是個過客;但對某人來說,你或許是他的全世界。如果我們在人生的某段時間,能成為某個人/某些人的宇宙中心,那是何其浪漫又值得慶幸的事,就像霍金與潔恩,曾是彼此的宇宙中心,即使有天不再緊密相依,還是在同一片星空閃耀;而霍金的研究精神掙脫了軀體禁錮,他的宇宙觀深刻影響了人類觀察時空的角度,那又是另一個超越愛情,讓我們望塵莫及的層次了。

話說回來,也許霍金等物理學家試圖建構的萬有理論,映襯的正是一種“無常”的概念,提醒著人類必須懂得謙卑,因為隨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越深入,越會發現未知永遠比已知多出太多;不過追尋一個算式能解釋萬物,是屬於物理學家的浪漫執著;對我這種左腦沒有甚麼開發的文科人,倒希望這些抽象情懷,在科學真理之外,永遠開放被世人各自表述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